央媒推介
| 央媒推介
威山道人—龙的传人
当“星辰大海”的征途从历史深处延伸至未来苍穹,中华复兴的史诗中,军事力量始终是守护民族尊严的“压舱石”。9月3日,这个镌刻着抗日战争胜利荣光的日子,时时提醒我们:没有坚不可摧的国防,再宏大的复兴蓝图也会沦为空中楼阁。规则是国际舞台的“游戏手册”,但唯有军事硬实力,才能让正义的声音不被强权淹没。
军事强则国运兴,历史的镜鉴照亮复兴之路
1945年9月3日,当胜利的旗帜在华夏大地升起,四万万同胞终于明白:近代以来的割地赔款、丧权辱国,根源在于“有国无防”的惨痛——甲午海战中,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在日军炮火下沉没,不仅是一支舰队的覆灭,更是一个民族“国防空心化”的缩影。而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,既离不开全民族的浴血奋战,更离不开军事力量的逐步觉醒:从平型关大捷打破“日军不可战胜”的神话,到敌后根据地游击战消耗敌人有生力量,历史清晰地昭示:军事力量是民族生存的“生命线”。
今日中国,从辽宁舰、山东舰、福建舰组成的“三舰客”,到歼-20、运-20、直-20构建的空中屏障,从东风系列导弹的“大国长剑”到055型驱逐舰的“海上盾牌”,每一项军事装备的突破,都是对“落后就要挨打”历史教训的深刻回应。9月3日的纪念大典上,受阅部队的钢铁洪流与战机梯队,不仅是对先烈的告慰,更是向世界宣告:中国已建成一支能够捍卫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的强大军队,这是复兴之路不可动摇的基石。
军事硬实力是规则公平的“护航者”,而非霸权的“敲门砖”
有人将军事力量等同于“强权”,但中华文明的基因里,从来没有“国强必霸”的逻辑。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,始终是为了守护“和而不同”的国际规则。就像抗日战争中,中国军队不仅是为民族独立而战,更是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正义规则而战——正是千万将士的牺牲,让“弱国无外交”的旧规则出现裂痕,为战后国际秩序中“主权平等”原则的确立注入了东方力量。
新时代的中国军队,用行动诠释着“防御性国防政策”的真谛:亚丁湾护航,为中外商船撑起安全屏障,是对“航行自由”规则的维护;国际维和行动中,中国蓝盔在战乱地区筑起和平防线,是对“集体安全”规则的践行;抗疫期间,军队医疗队驰援武汉、支援多国,是将军事力量转化为“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”的守护力量。这些实践印证了一个真理:中国的军事发展,不是为了打破规则,而是为了让国际规则更公平——当菲律宾船只非法闯入仁爱礁时,中国海警的依法驱离,是用实力捍卫“主权不可侵犯”的国际法;当美国军舰在南海炫耀武力时,中国海军的跟踪监视,是用实力维护“航行自由不等于横行自由”的秩序。
以强军梦托举中国梦,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前行
9月3日的纪念,从来不是对过去的沉溺,而是对未来的警醒。当前,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单边主义、霸权主义抬头,台海局势风云变幻,南海问题暗流涌动,这些都在提醒我们:复兴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,军事力量的“盾牌”必须时刻擦亮。从“两弹一星”让中国跻身核大国行列,到航母下水让中国具备远海护卫能力,再到高超音速武器突破技术封锁,每一次军事科技的跨越,都是对“卡脖子”困境的突破,都是为复兴之路清除障碍。
就像棋局中,既要有“阴阳平衡”的智慧,也要有“落子无悔”的底气。中国的强军之路,始终与富国之路同频共振:经济发展为军事建设提供物质基础,军事强大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。当中国商船在全球海域安全航行,当海外公民在战乱中能被军舰接回家,当“一带一路”项目在军队维护的地区和平中稳步推进,我们便能理解:军事力量不是冰冷的武器,而是温暖的守护,是让“云开风定后,真章照尘寰”的保障。
站在9月3日的时间节点上,回望浴血奋战的过去,眺望星辰大海的未来,我们更加坚信:中华复兴的征程上,军事力量始终是最坚实的后盾。这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军队,必将以更强大的实力,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和平与繁荣,让抗日战争胜利的荣光,永远照亮民族前行的方向。
《满江红·贺抗战胜利80周年》
怒起东方,硝烟漫、山河泣血。思往事、贼倭猖獗,恶行难绝。仁厚中华遭践踏,义师奋起同仇忾。勇赴难、血肉筑长城,豺狼灭。
智谋显,奸宄怯。诚信在,和平切。看龙威重振,宇清云洁。八十年间风雨过,万千英烈精神烈。颂今朝、伟业耀寰球,金瓯固。
世界龙文化联盟赋怀
史河浩瀚龙为旌,华夏千秋仰圣名。
五德涵融彰粹美,万灵毓秀聚精英。
三教同崇凝众志,全球共仰唤豪情。
今朝欲建联盟会,四海同书文化程。
跨域交融弘智慧,和光并蓄促繁荣。
龙光焕彩昭宏业,携手相期举世明。
华人四海同源本,龙裔齐心众志持。
文化交流龙引步,五洲同仰韵神奇。
千秋龙韵传今古,激励吾侪展鹄骐。
民族复兴宏业建,龙光焕彩正当时。
以“仁”怀天下、以“勇”破万难、以“义”守正道、以“智”开新局、以“信”立天下,让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复兴征程中薪火相传、生生不息。